山雨欲来风满楼。过去这个星期,上海的朋友们每天忙着早起抢菜做核酸。而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方,可以感觉到紧张的情绪在悄然升温。
周一,我的上海同学劝说我开始囤菜,并且不由分说地按照优先购买顺序给我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我谢过他的好意,保存下这宝贵的上海经验,但心里又多少觉得暂时还不到这样的非常时候。确实,虽然那一天北京新增9例确诊,但放眼望去,似乎还没有几个人觉得奥密克戎会对自己的生活马上造成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周四,风险投资女王徐新求邻居拉牛奶面包团购群的微信群聊天截图热传。住上亿豪宅身价百亿的大佬尚且要抢菜,这件事给围观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虽然后续发现徐新家缺粮的原因只是因为家里住进了12个小朋友,但大家何尝不知道在疫情面前穷人和富人并非真正平等,之所以还在转发,无非是因为物资匮乏的严重程度让人感叹。
还是在周四,一篇题为《万一你也要经历这一切,请先囤好这一些,写给上海以外的各位》的公众号文章传遍朋友圈,此外还有不少诸如介绍“日本蔬菜存放秘术”之类的文章传播。我赶紧打开京东,发现之前放在购物车里的西芹丁和口蘑片已经断货,不过到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太慌张,也没有马上行动。因为我家的冰箱冷冻柜塞满了之前买的一批减脂低脂食品,满满当当,一包蔬菜丁都塞不下,买了也没用。
然后是周五,《求救》刷屏然后被删,那个举报了文章、还洋洋得意发微博炫耀的人被全网讨伐。
到了昨天,周六,广州的朋友发来了广州某大卖场货架空空的照片。广州市政府表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无需恐慌,侧面印证了恐慌性购买现象的存在。与此同时各个群里开始传京东CEO徐雷一段长长的聊天记录,其中那句“所以,你现在还没有囤货吗”成了最好的带货口号。我提醒一个同样在北京的外国友人也买点吃的存着,结果发现她手上已经有一张英文版的囤货清单,可见老外的圈子里囤货也已经成了风气。
既然气氛已经烘托到这里了,我感觉我也需要参与一下,赶紧下单买了个冰柜,然后按照上海同学那个清单买了一批优先级最高的商品。京东的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大部分商品现在都已经送到,这说明至少目前还是供应充足、物流顺畅。事实上我买的东西也不多,只是卫生纸、牛奶、大米、猫粮之类保质期长又一定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冷冻食品也只占用了冰柜的一个小角落。但这批货让我感到心安,我知道一旦疫情真的在我的城市铺开,它们可以维持一段不短的时间。
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抱乐观的期待,做悲观的打算,总不是一件坏事。
恐慌肯定还不至于,此时此刻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
我们不知道上海这一波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终结。
我们也不知道奥密克戎什么时候会冲击到我们的城市、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个变种超强的传播性、各地持续增加的病例数字,足够让我们产生警惕。
我们更不知道的是,如果奥密克戎真的大规模来袭,我们的城市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是上海和吉林那样的严格管控,还是会有稍稍不一样的做法、给我们多保留一些自由的空间?
我们同样不知道的是,在奥密克戎的威胁之下,我们的城市现在在做什么样的准备,有没有制定好相应的预案?
上海所经历的那些混乱和魔幻,会不会在我们的城市重演?快递和生鲜配送会不会停止?需不需要每天抢菜?宠物会不会被随意处置?非新冠重症病人是否有畅通快捷的就医渠道?两三岁的孩童会不会被单独隔离?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能否允许家人在身边陪护?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有这些不知道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状态。
3月份的时候我一度想,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最早在上海大规模爆发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上海有中国最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有中国最成熟的商业文明和市民社会,或许这些特质会成为一个防护垫,帮助上海顶住疫情的冲击,让上海成为一个试验场,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抗奥密克戎之路。
现在我知道我错了,精致生活、市民社会、商业传统,这些力量都太脆弱了,是如同瓷器的易碎品,轻轻一击就被打碎。
每天刷各种资讯旁观上海的我们,有一种“连上海都这样”的观感,更加深了内心的不确定。
这种不确定需要被消解,否则它就是恐慌的前奏。
2020年纽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纽约州州长库默的新闻发布会是纽约人每天必看的节目,库默成为全球知名的网红。虽然后来他因为个人作风问题而身败名裂,但客观地说他在那些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堪称非常时期政府与公众对话交流的模板。
每天他都会告诉公众,按照流行病学模型预测疫情高峰会在多少天以后到来,届时会有多少人同时需要住院治疗,需要多少张病床和医疗物资,现在全州又有多少张病床、多少呼吸机、多少医护人员,缺口有多大,州政府在做哪些事情来填平这个缺口。
他承诺会把所有的情况向纽约人如实相告,而不只是说出一部分的事实,“事实能给我们力量,即使事实让人泄气,但不知道事实造成的后果会更糟糕。”
也正因为如此,纽约人即使知道面临巨大的困难也得以保持心安,没有陷入恐慌,仍然士气高涨。
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要迸发出活力需要市民的信心,一个城市要平稳度过紧急情况战胜困难更需要依靠市民的信心。而建立信心,需要消除那些存在我们内心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