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好莱坞维恩斯坦性骚扰丑闻事件的报道,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
维恩斯坦屡次对大量年轻的女演员和自己公司的女员工伸出魔爪,被他骚扰的对象光是被媒体第一批报道出来、有名有姓录下详细经过的就有十几个人,没有报道出来的相信更不在少数;
可是,在持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竟然能够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大肆捕猎,并且不管是否得手每一次都能安然地全身而退,他在好莱坞的地位竟然能够丝毫不受影响。
能够做到这一点,仰仗的必然是所有人的沉默。
而这,正是过去三十年,在好莱坞所发生的事——沉默。不光是受害者的沉默,更包括旁观者的沉默:
每一个人都闭上嘴,每一个人都不说话,每一个人都装作毫不知情,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埋在心底、埋在尘埃之下,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保守那个不光彩的秘密;
也因此,每一个人都在沉默中成为了加害者的同谋。
讽刺的是,好莱坞的大导演大演员们一向以道德捍卫者自居,他们最热衷于高举的就是道德的大旗和正义的大棒,他们时刻摆出一副与丑恶和社会不公不共戴天的姿态。完全可以说,整个好莱坞就是建立在全世界最高的道德高地之上。
可是,当同样的丑恶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边,当加害者是他们认识的人,受害者也是他们认识的人,他们反而选择了心照不宣和缄口不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维恩斯坦的丑闻不仅仅只是一个娱乐八卦,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注定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更是一个可以用来观察人性残忍、道德虚伪、秩序脆弱和社会荒谬的一个人类学样本。
沉默,首先是受害者的沉默。
原因不难理解,无非两点:欲望和害怕。
欲望,是因为想要得到一些什么。初出茅庐的女演员们,想要的无非是成名。
全美国有两个行业的女员工受性骚扰的现象最严重。其中一个行业是快餐,有统计数据表明,快餐行业里平均40%的女员工——其中绝大部分是收银员——曾经遭受过职场性骚扰。
原因在于,女收银员大多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受到排班经理的骚扰后通常不敢声张。
而另一个行业,就是影视娱乐。相比那些被排班经理胁迫的女收银员,女演员们的处境可能好不了多少。
英语里有一个词叫“沙发试镜”(casting couch),意思是选角的时候在沙发上达成的潜规则交易,导演制片人在沙发上得到片刻欢愉,而女演员则如愿以偿地拿到角色。
别说是维恩斯坦这样的行业大拿,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导演制片人都掌管生杀之权,决定那些梦想走上星途的年轻女演员们未来的人生命运。
这次被报道出来的女演员,大多数当初都用各种方式躲过了维恩斯坦的性骚扰,可是那样的骚扰,是多少其他女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
害怕,是因为不想失去,是因为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极其悬殊的力量对比。
维恩斯坦实在是太有权势了。他一手创立了米拉麦克斯影业和维恩斯坦影业,经他手制作的电影总共获得超过300个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其中包括六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今天好莱坞许多如雷贯耳的大明星都是他一手捧红的,每年大大小小的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争先恐后地向他表示感谢,被感谢的次数仅次与斯皮尔伯格——你想想这强大到可以只手遮天的可怕人脉。
Kate Winslet在一次采访的时候就说过,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都有人特地提醒她吗,如果等下获奖了,一定要在致辞的时候感谢维恩斯坦。
维恩斯坦公司的女员工 Lauren O’Connor把自己每一次遭维恩斯坦性侵的过程都记了下来,她的日记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只是一个28岁、想要维持生计的职业女性。哈维·维恩斯坦64岁,世界知名,这是他的公司。我们之间的力量对比是,0比10。”
今天家喻户晓的格温妮丝·帕特罗,在拿到主演电影《爱玛》的机会后被维恩斯坦约到比佛利山庄的半岛酒店见面,对方美其名曰是“工作会议”。开始非常平静,直到维恩斯坦把手放在她身上,让她去卧室做按摩。
格温妮丝找借口逃走,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男友布拉德·皮特,但皮特所做的也只是在一个私下场合拦住维恩斯坦质问了几句而已。
那是1994年,格温妮丝·帕特罗22岁,才刚刚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在好莱坞挣扎了几年,自然不想失去刚刚才到手的一点希望。维恩斯坦警告她不要把事情说出去,她就整整沉默了二十多年。
比受害人的沉默更值得深思的,是旁观者的沉默。
别看现在好莱坞的大明星大导演们纷纷发声明声讨谴责维恩斯坦,极力和他划清界限,那是因为维恩斯坦已经身败名裂。
要知道仅仅是上周,《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杂志起底维恩斯坦的重磅文章刚刚发表、局势还没有明朗之时,整个好莱坞可是陷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之中。
和维恩斯坦私交甚好的梅姨就因为没有及时表态而惹来不少非议。她后来发了一个声明为自己开脱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那些事的”,言下之意是自己之前并不知情,所以才和维恩斯坦成了朋友。
不管梅姨知情不知情,维恩斯坦喜欢性骚扰女演员和女员工这件事,在好莱坞早就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
可是,为了明哲自保,或者碍于利益瓜葛,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在这次《纽约客》和《纽约时报》挖到实锤之前,很多媒体都曾经多次进行过调查,但最后都因为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而搁置了下来。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少有人愿意开口说出真相,愿意实名作证出现在报道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纽约客》杂志的报道里,关于维恩斯坦公司员工的情况,更是让人看了有点不寒而栗:
《纽约客》一共采访了16名现任或者已经离职的维恩斯坦员工,所有16人都承认,自己知道、甚至亲眼目睹过维恩斯坦对女演员和女员工所实施的性骚扰;
但是,他们因为曾经看到温斯坦恐吓试图向高层举报他的人,担心自己也会被同样对待,最终选择了沉默;
甚至,他们还会帮他预约会议,安排酒店房间,有时还会把女星送进他的房间,或者短暂参加一下会议然后离开,好让他顺利地开始猎艳行动。
也就是说,维恩斯坦之所以能够持续实施性骚扰,是因为得到了默许、配合和帮助。
为什么这些旁观者要选择沉默?和受害者保持沉默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欲望,或者因为恐惧——他们或者担心被维恩斯坦报复,葬送了自己的职业前程,或者希望能够得到维恩斯坦的提点和照顾。
在本质上,这是一种“共谋”的文化。
正如马丁·路德·金的那句名言所说的,“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这两天推特上有一个热门话题,#MeToo,是女演员Alyssa Milano发起的。她号召所有曾经有过被性侵经历的人,都能够打破沉默,勇敢地说出自己的遭遇,从而让性侵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这个话题引起的反响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无数的人在这个标签下写下了自己被性侵的经历,不再觉得那是耻辱。
有人写道,“8岁。12岁。14岁。19岁。一共四次。”
还有人写道,“Me too, my mother too, my sister too, my grandmother too, my best friends too”。
受害者能够打破沉默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也许是让那些知情的旁观者也打破沉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