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到现在,还没有看过《疯狂动物城》的朋友已经不多了,这部口碑逆天票房飙红的动画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热烈的追捧和好评。美国影评网站烂番茄上,96%的观众都表示喜欢这部片子,在5分制的评分里给出的平均分是4.6。中国观众对它的喜爱更胜一筹,豆瓣评分是9.4。
作为一个曾经的纽约人,我对这部片子更多了一分亲切,因为它描绘的其实就是美国、尤其是纽约的现实图景。
我们先来看看片子最早放出的一张海报。
这个广告牌林立的街角,很容易让人想到时报广场,尤其是那块垂直的巨大广告牌。
路牌和路灯的式样,也和纽约如出一辙。
纽约地铁4/5/6号线的车厢,也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的主创是可怕的处女座,细节控到了连每一块广告牌、每一个品牌名字、每一首歌名都要对应现实生活的程度。比如ZNN对应CNN,Preyda对应Prada,Snarlbucks对应Starbucks,Pig Hero对应超能陆战队Big Hero,Zuber对应Uber,DKNY对应DNKY(发音像donkey,片中的广告模特也是一头驴),等等等等。
这样的语言游戏梗在美剧《摩登家庭》和《破产姐妹》里很常见,但《疯狂动物城》玩出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是超级密集,二是很多时候观众不放大根本看不到的地方,美工都强迫症发作给画了上去。注意上图右下角的Zootopia Times,用的字体都和纽约时报一样。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类似苹果产品的电子设备,然后这些产品的研发者叫做Steve Paws。诸如此类的细节不胜枚举,我猜《疯狂动物园》应该是史上埋梗最多的电影了吧。
这些购物袋图标模仿的是在纽约随处可见的连锁超市Target。
大家都很喜欢的树懒,活脱脱就是纽约车管所工作人员的写照,去过DMV办事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工作效率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低(我有次去办事,前面只有三个人,等了两个小时才轮到,时至今日我仍然有力透纸背的愤怒)。
当然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对应,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深层次的映射。电影里的中心城,是整个动物王国人人心之向往万丈光芒的圣城,是实现梦想的地方,这和现实的纽约又是何其相似。
然而当兔子怀揣改变世界的伟大梦想到了那里,第一天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被上司冷落,回到家只能吃微波食品,因为房租高昂只能住又小又破的格子间,还得忍受隔壁邻居的噪音,可是父母打电话来时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只能强颜欢笑……
在现实当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纽约上演,每一个从世界各地来到纽约追梦的年轻人,除了呱呱那样的公子,谁最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打击呢?
电影里的城市,各种动物和谐共处,活脱脱更是纽约这座移民大都会的真实写照。生活在非移民国家的人可能无法切身体会那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然而对于纽约人来说,随便在路上找20个人,他们可能说20种不同的母语,这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日常。
然而在种族熔炉的表象之下,所谓的种族融合只是一个幻象。在纽约,不同种族的人都有自己的聚居区,有时候到了另一个街区就像是去另一个国家那么陌生。电影里不也是这样么?
更不用说人和人之间的隔膜与无处不在的歧视,比如大象的冰淇淋店拒绝为其他种群的顾客服务。顺便说一下,编导借电影里狐狸把大冰棍溶化后做成许多小冰棍的情节讽刺了华尔街的投机者。这群小旅鼠工作的地方叫Lemming Brothers Bank,对应的正是引起次贷危机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电影中的种族问题被简化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矛盾,而在现实的美国社会里,我们知道也有主流社会(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的对立。
食肉动物只占总人口的10%,但却产生了动物城的市长,这难道没有让你想起奥巴马吗?
尽管食肉动物当了市长,可是主流社会对他们的防范、警惕和歧视却一直都在。狐狸仅仅因为食肉动物这样的身份标签,就有了无法洗脱的原罪而遭人排挤。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案例太多了。这两年纽约以及全美,发生了多少起黑人青年被警察误杀的事情?
各个种族要维护自身权益最好的途径,是进入权利的核心,提高政治地位。政客之间的争权夺利互相陷害,又何尝不是美国政坛的现实折射呢。
电影里有许多细思极恐的情节,比如夏奇羊做广告的Preyda,那个包包是用什么做的?是豹皮。仅仅这样一个细节,就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少数族裔受剥削奴役的现实。
动物城市民对食肉动物仍然充满恐惧,总怀疑他们会野性爆发,这根本就是在影射现在穆斯林在世界上被孤立的处境了。极力对少数族裔栽赃、要把他们赶走的羊市长,是不是又有特朗普的影子?
所以说哪里是什么疯狂动物城,根本就是我们这个疯狂的世界啊。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民粹在各国崛起,开明包容的观念越来越受到质疑……
作为一部动画片,《疯狂动物城》给出的解决方案简单美好又绝对政治正确,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拥护多元文化,坚持交流、包容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