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看很多微信公众号写法国黄马甲运动的文章,“巴黎已成炼狱”,“大难当头”,“暴力和嘶吼占据了整个巴黎市”,全是这样非常耸人听闻的可怕字眼,用词比臭名昭著的英国小报还要大胆。

让人恍然错觉,巴黎已经倾城,法国即将亡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马上要被一场新的大革命颠覆。

可是再问了几个住在巴黎的朋友,却发现他们都还是一副处变不惊岁月静好的样子,该吃吃,该玩玩——可见黄马甲们虽然烦人,但事实上并没有对巴黎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放心,巴黎没有成为炼狱,它还是那座我们热爱的城市。

当然,我不是说黄马甲事件不严重。上周末,巴黎有超过260人受伤,至少3人死亡,还有400多人因为暴力行为被逮捕——这是法国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群体暴力事件,这种规模在其他国家也不多见。

但这种“严重”,和公众号小编们所渲染的那种“炼狱”级的严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那些文章的添油加醋有多可怕。比如这个标题,“欧洲多国暴乱”这样的说法完全是造谣。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事实是,只有比利时和荷兰这两个国家受到了波及,并不是所谓的“欧洲多国”;更重要的是,即使在比利时和荷兰,也只不过是出现了区区几百人的抗议而已,暴乱根本无从谈起。

当我们在惊叹法国已乱的时候,国外的网友就显得要淡定很多了,这两天英文社交媒体上被转发最多的是Instagram上一个俄罗斯博主偶然拍下的这张图: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街道上已经烧起了浓烟,但 Burger King 里的女顾客却微笑地举着手机。她到底是在自拍还是在拍摄外面发生的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似乎事不关己的放松表情。这张图在Reddit上被顶了12万次,很多人说它精准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状态。

其实真的不必大惊小怪。

上周末巴黎的确在燃烧,但只是少数几个街区。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抗议集会的确演变成了暴力,但已经得到了控制。

而且参与打砸抢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人,有想趁机捞取政治资本的极左和极右势力,也有纯粹的无政府主义者。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如果我们忽略掉这极小一部分人所制造的巨大噪音,就会发现黄马甲运动的本质,只是一场街头抗议而已。

而抗议,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啊。

在欧美国家的很多城市,抗议都是常态,小规模的抗议几乎天天都有,大规模的抗议也经常出现。

法国人更是有抗议的传统,有人甚至说这是他们身体里与生俱来的基因。

暴力是违法的,但不诉诸暴力的抗议是合法的。抗议是普通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所采取的激进方式,也是人们发泄不满和怨怒情绪的一个管道。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深层次的矛盾和长期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但抗议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入口和契机。

所以,与其幸灾乐祸地感叹世界真乱,或者庆幸自己的生活环境多么安定,不如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法国人为什么要走上街头?

#

可以肯定的是,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抗议,法国社会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巴黎连续三个周末都有大规模的抗议,其中11月17日的第一次抗议一共有接近30万人参加,11月24日那次有16万人。

最近一次抗议、也就是出现很多暴力行为场面接近失控的那次,也有7万多人参加。

不光是在巴黎,法国全境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黄马甲抗议集会。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黄马甲抗议的主力,是来自巴黎以外的法国外省、相对比较破败落后的那些中小城市郊区的底层草根人民——护士、农民、卡车司机、家政工人、小商店业主。

即使是在巴黎抗议的人,大多数也不是巴黎本地人,而是开车远道而来的外省人。

2016年,法国的人均收入中位值是1700欧元,大致相当于13000元人民币。

而参加抗议的主体人群,很多人的月收入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大部分都在1500欧元以下。

这个收入并不算贫困人群,还不够资格领救济金和各种福利补助。

但同时,这个收入又不够他们维持宽裕体面的生活,很多人月初领到的薪水,还没到月底就已经花完了。

《纽约时报》拍了几个参加者,可以看出确实是很草根的形象。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这次抗议的直接原因,是马克龙为了兑现法国的碳减排承诺,宣布在明年1月开始增加汽车燃油税。

对中产和富人,燃油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们完全可以负担;对于出行可以依靠公共交通、不怎么开车的巴黎人影响也不大。

但对于住在郊区的中下层家庭来说,影响就太大了。因为公共交通不便,他们每天都得开车;原本就每个月入不敷出,再要多交燃油税,连车都没办法开了。

所以法国人讽刺说,马克龙在担心气候变暖世界末日,可是我们连这个月底都熬不到啊。

法国的油价本来就挺高的。前阵子我去巴黎,雇的当地司机一直在问我北京的油价,现在看来油价真的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件事。

早在今年5月,就有一个女网店店主在网上贴过要求汽油降价的请愿信。她分析了油价的组成,指出造成油价高昂的原因是税费太高,税占了油价的一半以上。

但这封请愿信一开始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一直安安静静地呆在互联网上的某个角落里。

一直到10月底,一个名叫 Eric Drouet 的卡车司机偶然看到了这个请愿,于是就把它转发到了Facebook上。

随后媒体开始报道,请愿信收集到的签名数一下子从700飙升到了20万,到现在更是涨到了115万。

那之后人们就开始自发组织,外省人在Facebook上一起约定到巴黎,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

没有领导人,没有中心,完全是一场自发的草根运动。

如同山火,火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快能烧到漫山遍野?

油价只是导火索。人们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对于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有许多的怨念。

马克龙上台以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更是加深了这样的怨念——给富人和大企业减税;砍掉12万个政府公职;削减国营铁路职工的福利,直接导致了今年春天的法国铁路大罢工;等等。

法国大众称马克龙是“富人的总统”,他的民意支持率急剧下降。这次抗议,很多人就喊出了要马克龙下台的口号。

“巴黎已成炼狱”,真这么恐怖吗?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两个法国之间的冲突。

一个是属于富人和精英阶层的法国,另一个则是那些觉得自己被抛弃、从社会的阶梯上滑落的中下阶层平民的法国。

以前信誓旦旦说绝不像以前的法国总统那样对群众压力低头的马克龙,昨天已经服软宣布暂停增加燃油税,也许这是一个好转的迹象。

法国街头的黄马甲们还没有完全散去,未来会如何发展现在还很难预测,但应该不至于演变成全面的危机。

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阶层利益冲突,解决不好很容易造成其他的问题。

正如美国铁锈地带衰退的老工业区那些失意的人们,最终成为了支持特朗普的重要力量。

倾听每一个阶层的声音,而不是只维护富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平等,让草根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让每一个无名之辈都能有自己的尊严。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健康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