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功利的老挝人

我很喜欢老挝这个国家。虽然老挝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全世界130多位,但我觉得老挝整个国家都散发着一种超出经济发展水平的贵族气息。

这种贵族气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老挝人在追求温饱和利益这样的实用性需求以外,还有那么一些别的追求。

老挝首都万象,被称为全世界最破的首都,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可能还比不上中国东部一些富裕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落后。

去万象之前,看Lonely Planet上说当地有个地标是喷水池,我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地名。等到了万象一看:原来真的就是一个喷水池,规模类似中国很多中学校园里音乐喷泉的大小。喷水池四周有几家小饭店,这里就是整个首都最热闹最繁华的中心。

可是,就是这样穷的一个地方,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大街上干干净净,几乎找不到什么脏乱差的角落。

老挝有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叫琅勃拉邦,一去到那里你就会觉得和我们常见的那种闹哄哄乱糟糟的旅游小镇完全不一样——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城里到处都是金光闪闪极有庄严美感的寺庙,因为这里是佛教古城;

但是除了寺庙,这里的民居也很好看,很多人会把家里的墙刷上各种明亮颜色的漆,很多颜色有点像西南欧的风格;

而且当地人还很喜欢种树种花,很多人家的房子都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

当时我就和朋友说,这里不像是亚洲,倒感觉有点像是法国西班牙的西南欧小城。

更重要的是,我遇到的几乎每一个当地人都温文尔雅,举止得体。所以虽然游客很多,但整个小城却很安静,不乱,不喧嚣,仿佛有一种内生的让人沉静的力量。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到了琅勃拉邦才两个小时,我已经知道老挝语里的你好怎么说了,因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走进哪家店,只要对方开口说话,第一句话必然是“sabaidee”。对比我去的另一个东南亚国家,呆了四天我也没学会当地语言的你好怎么说,因为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人向我问过好。

三轮车是旅游城市的标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三轮车夫为了拉生意会不停地骚扰游客,跟着你走很久,还会伸出手来拉你衣服手臂不让你走,甚至还会有好几个人来抢同一个游客。

这样的事情,琅勃拉邦的三轮车夫是绝对不会做的。他们通常安安静静地呆在路边,看到你过来了会微笑一下,远远地招呼一声。如果你不搭理或者摆手拒绝,他们会马上适可而止,极有分寸感。

不光是三轮车,其实琅勃拉邦所有的商家都有这样的分寸感。

是他们不需要赚钱吗?当然不是。只是他们不会像别的地方的人那样,看到赚钱的机会就两眼放光。能有钱赚最好,没有也没关系。所以他们不会把游客看成是潜在的猎物。

据说法国人在殖民中南半岛的时候曾经流传一句谚语,说老挝人喜欢“听着稻子长”。心灵要多悠闲多沉静,才能听到稻子生长的声音?

就算真的听到了稻子长,有用吗?一点用也没有。但老挝人不这么想,他们要的就是听稻子长的那份悠闲。

给墙刷上颜色,在家门口种上开花的树,有用吗? 可能用处也不大。但是恰恰是这些没有用的东西,产生了美。

那种为了能赚到钱而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在老挝人的世界里即使有,大概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没有什么功利心。

因为不功利,所以他们的行事方式,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分寸,产生了美。这是老挝作为一个世界倒数的穷国,他们的文化所吸引我的地方。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在很多人的价值体系里,实用主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做一件事,首先会问“这有什么用”,没有用的事坚决不做,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这样的实用主义,恰恰是美的天敌。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就露出了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而要治愈“没有审美力”这个绝症,其实也很简单,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知识,只要放弃一切从“有没有用”出发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惯性就可以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