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斯·哈林(Keith Haring)是80年代全美国最有知名度的波普艺术家之一,20多岁时一夜成名家喻户晓,30岁出头就因病去世,天才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不管有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我想很多人一定曾经在某个场合看到过他的作品。 继续阅读“你也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画”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是80年代全美国最有知名度的波普艺术家之一,20多岁时一夜成名家喻户晓,30岁出头就因病去世,天才而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不管有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我想很多人一定曾经在某个场合看到过他的作品。 继续阅读“你也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画”
国庆期间我去了一趟旧金山。这趟行程除了看朋友,主要的目的是应美联航的邀请,体验他们去年新推出的Polaris商务舱。因此今天顺便写个体验报告。 继续阅读“乘坐美联航全新的商务舱是什么样的体验?”
前阵子做了一个征集,很多人都讲了父母对自己关心、支持和守护的故事。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父母,其实也可以很酷啊。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父母”是一个贬义词。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中国式家长代表着一种传统、保守的家庭教育。
比如说,中国家庭往往有比较鲜明的等级观念,父母不够民主开明,常常会对子女的个人生活做出很多限制,求学求职择偶择业各个方面都横加干涉,用自己的意愿雕琢子女的人生;
再比如说,中国的父母感情内向,很少会用直白的言语表示出对子女的关爱,两代人之间缺乏爱的表达,也缺乏感情的沟通。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美式的家庭教育。很多人最早观察到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来自于20多年前的美剧《成长的烦恼》,再后来是这几年获奖无数的《摩登家庭》。那种父母子女平等如朋友一样的相处模式,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二十多年前中国人看《成长的烦恼》时带着很多羡慕的成分;二十年后看《摩登家庭》,羡慕的成分就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是中国的父母、中国的家庭也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接受新的观念,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倾向于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
这次征集到的留言,都是很好的例子——
很多父母不干涉子女的选择,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人生。
1、@枣泥不是豆沙
最感激父母的地方,是即使观念隔着整个银河系,他们也不会阻止我做任何事。
2、@Mi
我跟我爸说我想过没有小孩的人生,我爸说,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就包括了女性可以选择不生孩子。其实他还是希望我有小孩的,可他能对我那么说,实在是很了不起,如宇宙般恢弘的大爱。
3、@陈兰Beth
“妮儿,没关系,就当是我们养了两个儿子”——因为长了一颗不安定的心,毕业后我决定在外闯荡又身无分文的时候,爸妈经常会说这句话,大概是我听过的最令人心安的话了。
4、@XINYI
自小爸爸不辞辛苦地接我美术班放学,给我当模特,几年,十几年,陪伴着我和我热爱的专业。
5、@梁晨
我的感激很简单——谢谢他们一直让我自己选择生活。在周围的朋友走在相亲结婚买房生子的康庄大道上时,我想在异国读博并最终选择读博。父母自始至终尊重我独自做所有的人生选择,我唯有感激。母亲说:“我早就知道我无法独占你,因为你是属于这个世界的。”
6、@苹果没有味道
初中毕业,同学很多去了中专或外出打工,我妈说:读高中! 高中毕业,同学大多留在省内,我妈说:去北京! 毕业了,同学很多去留学,我妈说:你也去!我和你爸不差辛苦这几年! 上班工作几年后成了老家人口中的大龄剩女,期间上门做媒的无数,我妈一概婉拒了:尊重她自己的想法!
妈妈做的每一个决定,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当时的一位农村妇女,对于当时的我,是多么的了不起!感谢她给了我看世界的机会。
有些父母自己就过着很酷很可爱的人生。
7、@桃花
我妈很开放,从小性教育什么的都很好,对我是放养的,所以从小也挺独立。想做什么也会支持,年少轻狂,但是就把她经验告诉我,像父母,像朋友,像人生导师。
8、@露茜
我最感激的是他们从来都自顾自的活着,不大能有忧心忡忡的神经。于是,我长成了铁血丹心的女汉子。
9、@Xinxin
我妈总是没心没肺天生乐观算不算?有次我哭,她看着笑,是好意的嘲笑那种,我不知怎么的瞬间笑了,以后每当有不开心的都会想到她鄙视我的那个笑,就会好。
10、@Kris
妈妈和我说,我没法理解你的一些举动和选择,但我会接受它们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我觉得我妈妈是这世界上最神奇的人。她会陪我去纹身,并且告诉我开心就好,为什么非要刻骨铭心才有资格被印在皮肤上。我们家没有自己的房子,因为她拿准备买房子的钱供我出国念书。她会和我说爱情会让你哭让你痛但你要永远相信爱情本身是很美好的东西。我爱妈妈。
他们也会和子女谈感情,做孩子的情感顾问。
11、@匿名
失恋后,在旁人面前强撑着,看到我妈实在忍不住哭了,说:我再也爱不上其他人了,我妈却说:你才爱了几个人啊。瞬间释怀。
12、@loki
和前任分手,老妈陪我睡了两个月,我流眼泪妈妈就抱着我帮我擦什么也不说,一直到我睡着。
中国父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许含蓄,但同样深沉。
13、@江欲行
妈妈来学校看我,吃饭的时候提起她们几个小姐妹互相说未来十年的愿望,说完别人的以后,我问她,她的愿望是什么。她说,希望能和我好好相处。
14、@青青
我上中专的时候有一年挂科过多,被迫转专业了,其实挺丢人的,我爸,从来不会跟我们表达温情的一个人,给我手写了一封信,有句话我一直记得并且会永远记得,他写“你一直是我最大的骄傲”。
15、@りじゅんれい
2016年春节,洗澡的时候煤气中毒晕在厕所,住了几天院,醒来后母亲对我说当时我晕倒的时候,父亲一边流泪一边抱着我喊着我的名字。我看了看身旁的老父亲,想象不出平时那么严肃的他也有脆弱的时候,平时不善表达情感的他可能比我想象中更爱我。
16、@易人~~
小时候,我们家是开小饭馆的,勉强支持生活。我和弟弟极少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吃零食。每当有客人提着蛋糕来我们家庆祝生日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会直勾勾地盯着看,甚至跑到包间门口看着人家吃。这个时候,我爸爸就陪着笑脸,请客人切两小块蛋糕给我和弟弟。暖心的是,没有客人拒绝。即使是那些满身刺青、言语粗鲁的小混混,也会笑眯眯地切给爸爸。等客人结账的时候,爸爸就会少收人家一点钱。
午夜偶然间梦到这段往事,爸爸小心翼翼陪着笑脸向客人讨要蛋糕的样子,被不断放大。
17、@Iris倪佳丽
我有些感冒在家躺着,让我爸帮我买感冒,他去药店把各种牌子的感冒药和消炎药都买了一遍。
18、@Vi微en
我只见过爸爸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爸爸吃饭时喝着酒流泪说,以后我们要开始过聚少离多的日子了。第二次是婚礼那天,摄像师问爸爸有什么要对女儿说的吗,爸爸突然流泪说,爸爸祝你幸福。
他们在孩子面前总是显得很强大,很神奇。
19、@alana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激情万丈、脾气火爆和勇敢好斗的狮女。在一次自驾游出行的路上遇到对头车蛮不讲理还停车谩骂,妈妈首先跳下车双手摊开把我和老公紧紧拦在身后,大喝一声“你们想干什么,有本事上来试试!”当时这声势、架势和气势震慑四方,老太太当场就让对方灰溜溜地开走了。这种保护和守卫也是最伟大的母爱!
20、@小馒头
最感激父母离婚的时候,妈妈强力争取到了我的抚养权,从家暴中拯救了自己和我。
21、@卢金雨
上大学前收拾行李,把整个行李箱塞满了衣服于是没有地方放别的东西了,妈妈把行李箱打开,一件件衣服铺平卷好,于是又多出好多空间放东西。
他们的爱,体现在很多很多的小细节里——都是大概只有中国父母才会做的事。
22、@伊大达
爸爸的银行卡密码是我的生日。
23、@图样图森破
一直以为我们家是那种“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没事不联系的那种家庭关系。尤其是父亲。直到最近偶然看到父亲微信中,我的聊天是置顶。
24、@裴
每次妈妈来我家,早上起床我们都能享受到一杯温开水。
25、@μοον
我爸爱喝酒,好像越来越容易喝醉。有一次他跟朋友们说,“每次我喝一点点酒,电话里我女儿就能听出来。 ”
26、@菜椰椰_
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抑郁,在看心理医生。当时还配了药,其实是很正常的药物而且我的抑郁并没有到抑郁症的程度,但是药瓶上写的很吓人,具体忘了,好像是适用躁狂症。我也一直很抗拒自己被这样定义,然后无意中发现爸爸把那三个字抠掉了。那是我印象里属于父亲的默默的温柔。
27、@和Darling吃西瓜
我家住17楼,每次坐电梯的时候,我都发现电梯是刚刚好停在17楼,一直以为是自己比较幸运,开玩笑地说有守护神或者天使在帮助我。后来有一次我和我爸坐电梯下到一楼之后,我发现我爸又进电梯重新按了一下17楼,就问我爸为啥要这样,我爸就说,这样电梯就又上到17楼了,你妈一会儿就不用等了,直接下来就行了。我也是笨,停了一会儿才反应上来,我的守护神就是爸爸。
28、@jamal
离婚礼还有十几天时偷听到爸爸跟小姨通话:“要不是所有人都得结婚,我可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对我而言其他内容都不重要了。
29、@nuenue
一年内被偷两个iPhone,第二次被偷后我公公婆婆说:“怎么老被偷,就买个便宜的手机用着。”我爸妈说:“买个最好的iPhone,钱我给你。”
他们总是把你守护得很好,自己去承受困难。
30、@陆陌
最感激我妈赔上自己一辈子为了给我个完整的家吧,尽管可能我并没有少受多少伤害,尽管长大的我也不赞成她这样为我牺牲自己,但她是在她的考虑下做出了她认为最不伤害我的决定,我没资格指责,我很感激。
31、@Fabrice
从高中时期一直到大学,特别喜欢滑板,这是一个所有配件和鞋都是易耗品的运动,如果不算鞋大概也要一千用来换板面。那时候一心也想成为一个被赞助的选手,这样就有各种滑板免费用,各种鞋子随便挑。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谈起这些想法的时候,一个朋友说:“你不觉得自己已经是赞助选手么?父母一直都在赞助我们从事这个运动!”
32、@不喝水
08年汶川地震,我在都江堰念小学二年级,学校垮了,妈妈找我找了一晚上,我还没有获救的时候,她一直找我一晚上翻了几百具尸体。那天晚上雨好大好大,我妈妈穿着一个路人送的老奶奶的衣服一直叫我的名字,等到20个小时后我被救出来,当时医生就喊“谁是”xxx”的家长,我妈妈跑过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鼓掌。
不止这样,我在医院住了差不多一年,她每天给我炖汤煮饭,当时才8岁心理上受了很大的影响,妈妈每天用从心理医生那里学的方法哄我入睡,还有陪我复健等等。 我不知道是作了什么孽要让我的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
到了09年,因为照顾我太劳累而且以前的职业对身体危害很大,妈妈患了白血病。 父亲当时是为了妈妈的医药费工作,10年确诊为癌症。 不过全家人和和气气地走过来,爸爸现在已经好了,妈妈因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很稳定。我明年也要高考了,希望一切顺利。
33、@Rachel Zhuang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我跟妈妈和外婆住。妈妈一份工资养三个人,经常要加班。外婆念书不多,但精打细算、持家有道。长大了以后才知道,当年一个月的生活费相当紧张,到了月尾,差一两块钱,过不去就是过不去。可是当年,妈妈和外婆从来都是自己扛着,从来没让向我透露过半句,也从没让我担心过。我特别感谢妈妈和外婆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我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致我在往后的人生中都相当受用,不会为半斗米而折腰。
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无条件挺身而出。
34、@Jamie
妈妈事业心极强是个工作狂,这么多年来早出晚归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假期。但是当她知道我在国外怀孕要生产时为了支持我生产和照顾我坐月子带宝宝,让她所有同事大跌眼镜得请了三个月的假,在我身边不光照顾我和孩子连带着所有家务甚至我老公的三餐都管了。
35、@露
从来没带过孩子的老爸毅然决然地从老家赶过来帮带四个月的女儿。他以前连家务都很少沾手,现在已是带娃高手,可以独自带一天,让我们安心上班。
36、@Li
一个人在外生活的第N年。去爬山扭伤脚,没在每周固定的视频通话中提起,但是第二天妈妈忽然就出现在了门口。
37、@x-wj
2015年失业加失恋,一蹶不振,落魄到连房租都要家里救济,确实现在想想都惨。妈妈见我说话口气不对,立马来到我的城市,每天帮我做饭洗衣,开导我。而我质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无法在这个城市立足,想要退缩。她立马带我看房子并举家之力给我付了房子首付,并告诉我好好工作自己还贷。于是我重燃奋斗的希望,到现在自己想办法买了车,在这短短两年里我也越发独立,不以嫁人为目标,只求不辜负她的看得起,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母亲,她让我无论如何都有退路,让我感到身后有人。
很多留言里,都特别提到了父母那双给你依靠、支持和守护的手。
38、@Kalim611
2011年12月16日,这是我当兵的日子,我在自己的床上醒来,爸爸过来了,用他带着老茧的粗糙的手摸着我的头说,儿子,以后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瞬间泪目。
39、@Jennifer_子君
妈妈的手好像都不怕烫。
40、@noelshen
记得以前过马路,妈妈总会特别用力地抓紧我的手,生怕我乱跑被车撞到,当时就觉得特别的温暖;还有就是休息在家里睡懒觉,睡醒闻到厨房里传来的菜香,惺忪着睡眼,循着香气,叫一声“妈……”然后妈妈穿着围裙扭头看向我,用甜蜜的语气责备我“怎么不再睡一会儿?”
41、@莱默科夫
过马路,有车从左边来,我妈就从左边伸手拉着我,车从右边来,我妈就到右边伸手拉着我。很神奇,不知道她怎么能做到每次都恰好出现在有车子的那一边。工作离家以后和她一起上街的机会少了,今年春节回家过马路时,她拉住我的那一刻,熟悉的感觉回来了。可是又有一些不一样的不感觉,以前觉得她拉我时力气很大,简直要把我攥住;而这次,发现她的力气没有那么大了。在岁月的流逝里,我和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可是,即使如此,有她的手拉着,我就觉得心安。
我很喜欢老挝这个国家。虽然老挝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全世界130多位,但我觉得老挝整个国家都散发着一种超出经济发展水平的贵族气息。
这种贵族气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老挝人在追求温饱和利益这样的实用性需求以外,还有那么一些别的追求。 继续阅读“不功利的老挝人”
英国心理学家Linda Kaye对我们平常爱用的表情符做过研究。她发现聊天时习惯用表情符的人,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平易近人好相处,因为他们愿意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别人的感受。
她还分析了match.com等几个婚恋约会网站的站内聊天信息,证明聊天时用表情符的人最后找到合适另一半的机会,要高出那些从来不用表情符的人。 继续阅读“没有了表情包,你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吗?”
SK-II的影片又在朋友圈刷屏了。
和去年被疯狂转发的《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一样,今年这则影片关注的仍然是女性在现代社会里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扰。
废话不多说,先上视频:
1、
是的,今年的关键词是:年龄。
如果说《相亲角》是一部微型纪录片,那今年的《人生不设限》就有点像是黑镜式的科幻寓言。
影片的主角,是中日韩三个东亚国家的女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她们的身体就被打上了生日标签,1987年6月21日——就像是产品的生产日期一样。
而这个产品的保质期,是三十年。
上海,首尔,东京,三个女孩子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但她们的人生却因为同样的遭遇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三十年保质期的临近,她们愈发明显地感受到周围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所投射的异样眼光——在大街上,在地铁上,在机场,在健身房,在夜店,在家里,在相亲的饭桌上。
标签烙在她们的手臂上,烙进她们的皮肤和神色里,难以擦去,难以隐藏,像是耻辱的红字,一次次地提醒着她们身为“过期产品”的屈辱——
也刺痛电脑前生活在同样的年龄焦虑文化中、对她们的遭遇感同身受的你我。
2、
年龄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有病的症状之一。
年龄带来的焦虑和羞耻,不仅仅女性才有,也不仅仅出现在东亚。
心高气傲的马克·扎克伯格曾经说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年轻人就是更聪明。他,以及整个硅谷所定义的年轻人,就是30岁以下。
而30岁以上的老狗,则会受到无情的嘲讽。
硅谷30岁以下员工的比例高得惊人,这样的局面不是由科技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而是因为CEO们不加掩饰的喜好。
还因此造成许多硅谷员工到了26岁就拼命整形美容,极力想要掩盖岁月最细微的痕迹,就是害怕担心被扫地出门。
中国也一样。据说投资圈里有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年轻人带领的初创团队更容易受到青睐,很多创始人仅仅因为自带90后标签就被供上神坛的例子,而30岁以上的创业者就要接受格外严苛的审视。
美国的媒体上,为30岁以上未婚女性提供心理指导和婚恋建议的文章比比皆是。
中国的微博上,90后开始无病呻吟地感叹人到中年,而80后则惊惶地发现自己连讨论中年危机的话语权都被剥夺了。
《老友记》里,Rachel过30岁生日吹灭蜡烛的时候说,“I am 29, again.”
第二年,31岁生日,她又说,“I am 29, again and again.”
这种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过了30岁,把之后的每一年都看成是另一次29岁的惶惑心理,每个经历过30岁关口的人都能心领神会。
30岁,如同许多人生任务的死线,逾期未完成就像是拖欠了功课而惴惴不安。
全世界的人,都有一样的焦虑。
3、
伴随年龄焦虑产生的,是社会对个人在年龄问题上的秩序要求和操纵欲。
我们社会的习惯性思维里,对于整齐划一、对于秩序美感,有一种偏好和迷恋。
这种迷恋,借助于体制、机构、组织、集体、风俗、传统、家庭和一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强大网络和力量,堂而皇之地穿破人与人之间原本应该有的界限感,从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施加影响。
和年龄焦虑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张妄图指导我们人生进程的时间表:
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你必须要完成的事,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你就成了人生课堂里可悲的留级生,或者超市里过了保质期还没有卖出去的的滞销货品。
比如结婚。
过了某一个年龄阶段——大多数时候是30岁——如果你还没有婚嫁,在朋友邻居、同学同事、亲戚家人乃至居委会大妈的眼里,你就成了格格不入、可能哪里不太正常的异类,就是被同情被怜悯像是没有赶上末班车只能留在原地无法回家的剩男剩女。
而如果你在某个年龄阶段做了被认为不适合这个年龄做的事——比如40岁出国念书、50岁辞职创业,那你就更是异类,像是在高速公路上强行掉头逆向行驶的秩序破坏者。
这种被社会强行建立、强加在我们头上的秩序,形成了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压力。
为什么我对这种秩序、这张时间表如此反感?
因为它无关法律、无关道德,却凌驾于一切之上——干涉我们的自由选择,否定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价值。
似乎我们人生的所有目的,都只是为了和其他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那张时间表,一一打勾,然后安静等死。
可是,凭什么我们必须要和别人一样时刻不停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凭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这里走个弯路,到那里抄个捷径、或者干脆坐下来闻一闻花香呢?
真是太荒谬了,我明明比大多数人多看了一路风景,为什么反而成了你们眼里的失败者?
4、
这种年龄焦虑形成的不合理秩序规范,异常强大。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感受到它的牵引,也感受过自己的力不从心。
虽然社会在进步,尊重个人选择渐渐成为共识,“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这种霸道观念会慢慢消解,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绝不会完全消失——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而且——每个人都身陷这种秩序之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加害者。
明明自己才下定决心在40岁时跳出舒适区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转头就半开玩笑地对身边未婚的朋友说“你年龄也不小了,该找个伴儿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甚至,你自己就可能是自己的加害者。
白天你带着虚妄的勇气,以为自己可以对抗全世界异样的眼光,可是晚上躺在床上你辗转反侧,灵魂跳出身体对自己进行拷问,于是你开始反思人生是不是真的走错了哪一步——这样的经历,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有。
配合今年的短片,SK-II在亚洲范围内对女性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女性的黄金年龄是27岁;
超过半数的女性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年龄以及婚恋状态进行评价;
66%中国女性的年龄压力来自于自己内心。
也就是说,用保质期标签封印你的,很多时候不是社会的压力,而是你自己的心魔。
5、
对抗需要力量。
焦虑,恐惧,惶惑不安,来自你自己的软弱,无能,不确定。
用一句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担心自己过了30岁会贬值的人,大概他们30岁之前的人生也没有多少价值。
对抗年龄焦虑——无论这种焦虑来自于社会还是你自己的内心——当然也需要力量。
英文里,我很喜欢一个词,empower。这个词在中文里一般翻译成赋权,它的意思是,赋予某某人力量。
谁能赋予你力量?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可以列举出许多对抗年龄压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成功范例,比如60多岁的赵雅芝保养得像是只有30岁,比如邻居王叔叔51岁时还去读了一个博士学位。
可是这些鸡汤故事如果不细细咀嚼,并不能给你真实的力量,因为你无法过出别人的人生。
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你对自己人生的牢牢掌控——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底气。
几年前,张曼玉跑到草莓音乐节演出,结果受尽嘲笑。
嘲笑的直接导火索是因为她唱得不好,跑调离谱。可是我想在那些嘲笑声中,一定还混杂着这样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看吧,50岁了还不老实,非要跑去玩音乐,这下出大洋相了吧。
但是张曼玉无所谓,她拿过柏林影后,拿过5个金像奖,早就功成名就。再大的洋相,再多的嘲笑,她也承受得起,所以能够无视别人加在她身上的“50岁行为规范”,自由,任性。
这就是底气。
6、
所以,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也处在年龄焦虑之中,请你,寻找到自己的力量和底气。
你要正视来自社会的年龄压力和年龄歧视,接受它的存在——不完美,但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装作视而不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你也要接受年龄变化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这是自然规律,同样不完美,但这是生命的一部分。
你更要看到,年龄带给你的不仅仅只有青春的流逝,也有岁月的沉淀——你变得比以前更成熟,更洞察,更智慧,更坚定,更内心明亮。
最重要的是,你要牢牢掌控你的人生——你清楚地知道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而不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不像别人一样按部就班过日子,不应该是你给自己的懒惰和安于现状找的借口,不应该是你无奈无能之下的被动选择,而应该是你主动做出的人生安排。
你在30岁没有结婚生子,不是因为你想逃避婚姻和家庭,而是因为你清楚地知道:
结婚生子不是你必须承担的社会本分,找一个男人过日子不是你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你不排斥恋爱结婚,但也不觉得有必要为了能把自己嫁出去而委曲求全找一个你不喜欢的人相守度日;婚姻不再是你人生的目的,而是你权衡之后所做的选择。
所有其他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被要求完成而你没有完成的事,同样都应该如此。
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每一步应该怎么走,并且有能力承担为之付出的人生成本和代价,同时有把握有信心在别的地方把损失弥补回来。
归根结底就是:你要让自己努力变得更强大,更优秀,这样才会让别人对你无可奈何。
这种强大,这种力量和底气,是物质的——张曼玉跑去玩乐队,是因为她积攒了足够的财富,无需担心赚不到钱。
这种力量和底气,也是精神的——掌控了自己的人生,意味着你在心灵和人格上的完全独立,你平等地站在所有人面前,不再通过他人的目光来定义自己。
既要心怀拈花微笑的善意,也要背上能随时抽鞘而出的刀锋。
7、
SK-II那个视频的结尾,那三个女孩,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她们不再为年龄而感到羞耻,不再试图隐藏那个耻辱的封印——站在上海、首尔和东京,她们坦然地挽起衣袖,伸出手臂,却发现那个标签已经彻底消失了。
她们就这样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当她们不再为自己设限,也就没有别人能够为她们设定期限。
我喜欢这样一个寓言。
请你也坚信这一点,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40岁——
年龄只是数字,你可以改写自己的命运;当你不再为自己设限,也就没有人能够为你设定人生的期限。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陈冠希在晒一条井号毛巾。
这个毛巾的牌子叫三利,是一家非常低调的老牌国企,虽然多年来销量一直是国内毛巾行业前三,但以前很少见到他们有什么宣传声势。
今年三利想走年轻化路线,所以就推出了这么一条印着话题符“#”号的毛巾,没想到连陈冠希都来秀。 继续阅读“艳照门马上要十周年了,你现在能接受陈冠希了吗?”
在知乎上,经常有人询问,该如何提高生活品位,过有品质的生活。
这些问题隔三差五地出现,充分说明了两件事: 继续阅读“好品位其实没有什么诀窍”
最近和一个做音乐剧的朋友闲聊,得知百老汇音乐剧《魔法坏女巫》(Wicked) 正在国内上演,北京上海广州都有演出,我非常激动。
在纽约,我把这部音乐剧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很想把它安利出去。 继续阅读“我打算请几个人去看百老汇音乐剧。”
刚去美国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要去cruise,一开始不知道cruise是什么意思,看到对方一边说一边脸上带着神往的表情,还以为是某种秘不可宣的隐秘小众派对。
后来才知道是我想多了,原来cruise就是中文里说的游轮。 继续阅读“一艘在公海航行的游轮,到底藏着多少秘密?”